你家房企的产品标准化(80%会失败!原因在这里)
要不要搞标准化?
对于一些房企来说,这个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标准化。
“小而美”式微,越来越多房企走上了规模之路。这条道路上,标准化是必备武器。像金茂、蓝光等立足标准化体系的黑马,都是三级连跳。相反,没有标准化的加持,房企规模瓶颈立现。
然而,很多房企似乎并不懂标准化。
具体表现为:一提标准化,就只有产品标准化。
前两年,最火的莫过于“产品标准化”。如雨后春笋,各大房企纷纷弄起了产品系。据统计,目前超过95%的百强房企都有产品标准化,平均有3.7条产品线。
实际上,如果房企眼中只有产品标准化,就像“盲人摸象”。
真正牛X的标准化是全流程的,是一套“组合拳”。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抵消掉整个房企的标准化努力。
全流程对产品标准化进行支撑
才能提效率、控风险、降成本
很多房企在还没弄清楚标准化是什么,就匆匆梳出了几条“**府”。
简单地将已有的项目分类,没有内在的统一逻辑,像极了一个产品标准化的“表面工程”。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没有搞懂房企为什么要标准化。
房企搞标准化绝不是为了做出平庸的产品,而更多是出于对以下因素的考量:
1、提高效率,标准化带来的速度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统计显示,从拿地、开工到开盘,产品标准化的房企平均开发周期,相比没有做产品标准化的房企,大概要短7个月。
2、把控风险,标准动作减少失误,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将多数工作固定下来,是标准化的题中之义。
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化消除了尽可能的“不确定性”,把控总体品质、降低风险。
3、降低成本,规模效应下的节省非常可观
创造一个全新的项目,成本远比标准化复制出一个项目要高得多。这样节省下来的成本,再乘以规模效应,是巨大的。
沉下心来的房企做标准化,往往是全流程的。
以金科的产品标准化过程为例,研发部门对客户需求做了深入研究,归纳为琼华、博翠、集美3条产品线的价值点。但这仅仅是其标准的核心内容。
金科的标准化还有6大模块,其中涉及到了:项目定位、营销、成本、工程等各个方面。
万科碧桂园旭辉金茂蓝光中梁等房企,在每个重要的开发链条上都践行着标准化。几乎所有的部门:设计、投资、采购、成本、运营、工程、营销…都卷入其中。
至此,不是为了以上3个目的进行的产品标准化,没有意义。
同理,没有其他部门的标准化配合,房企要想达成以上目的,几乎是痴人说梦。
接下来,明源君就为你解读,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各个部门是如何支撑产品标准化落地,并同时达成以上3个目标的。
前端萌芽
设计标准化才能实现产品标准化
千万别忘了用选址标准指导投资
在产品标准化的前端,设计研发和投拓两个部门,一个主动一个被动,都为标准化成型奠定了基调。某种程度上,没有前端的基础,也就无从谈起中端的配合和后端的加成。
一、研发设计的标准化才能孕育产品标准化
如今,在房企的研发设计标准化实践中,更多体现在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和方法标准化这3个方面,这为产品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在设计标准化之上,实现产品标准化只需要:
1、 明确做哪些、不做哪些产品线,要形成几个产品系列。与此同时梳理出“产品IP——产品线——项目系列——具体项目”这一系列的对应关系。
2、 明确哪些产品模块要标准化,哪些要差异化,都需要详细策划。毕竟不同产品线的标准化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刚需住宅产品线的标准化率肯定高于高端住宅。
3、 建模、建库,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形成有效机制不断优化和迭代。
总得来说,设计研发阶段对产品标准化的构建,是通过工作前置来缩短前期设计周期来达成提高效率目的的。设计图纸是现成的,就可以将设计周期压缩3个月左右。
与此同时,这样还减少了设计变更和返工率,在操作层面上避免了反复修改造成的损失。
二、产品标准包括选址要求,为拿地提供参考依据
在项目开发的传统逻辑中,拿地是先行于定位和设计的,机会型拿地的情况比较多。而产品标准化通过设计前置,开始限定拿地动作,对传统逻辑进行了颠覆。
具体表现就是产品标准化中对选址条件的要求。
这一标准明显指向了投拓部门的工作,让投资工作有迹可循,摒弃了“走一步算一步”这样毫无战略的拿地方式,成功规避了许多不必要的拿地风险,大大降低了出错几率。
在金茂的产品标准化中就明确了选址标准。
金茂府所有的项目,坚持“4大标准+3大关键词”,即核心城市、核心土地、核心资源、高净值人群,4个条件缺一不可。3个关键词,则是国家看重的区域、地铁网覆盖、周边产业聚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地块,才能支持金茂府产品系的落地。
此外,投资还能反作用于产品标准化的研发,对其进行修正。
一些房企在研发产品标准化的时候,没有参照投资拿地的实际情况,闭门造车。研发出来之后才发现,适合该产品线的地块,根本就拿不到。
中端支撑
内置成本标准化
采购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觑
标准化下的运营更加合理
对于标准化来说,你研发出了产品标准化体系,而且还拿到了合适的地,又能怎样?没有成本、采招和运营3个中端部门的配合,一切提效、控险、降成本的终极目标,都要扑空。
一、成本内置在产品标准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