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挥毫舞太极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无标题文档 4 书画挥毫舞太极 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而获长寿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如唐代的柳公权、欧阳询,明清时期的文征明、梁同书,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高寿八九十岁;若问书画家的长寿奥秘,无非是每日写写画画,持之以恒而已。人的生

  • 4


    书画挥毫舞太极

    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而获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如唐代的柳公权、欧阳询,明清时期的文征明、梁同书,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高寿八九十岁;若问书画家的长寿奥秘,无非是每日写写画画,持之以恒而已。人的生命是生理与精神相互依存的反应。生理与精神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是人长寿的重要条件,而书画活动能使人达到这一境界。

    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因为在习字作画之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然后运气于指、腕、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龙戏海”,或似“蜻蜓点水”而妙笔生辉。诸如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由于习字作画要凝神贯气,调节呼吸,身体活动上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故有“书画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之说。

    书画能摄心,使人精力充沛。书画是心神精细的表现,运作时,必须平心静气,举止舒展。任何心猿意马,心慌意乱的神情均是不可取的。所谓“书画之道,先要养心”,即是此意。故习字作画需要意念控制手中之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便能以静制动。这对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和沉着,调节人的精神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书画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能培养人愉快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宣纸之上,各种字体形态肥瘦的风趣,山水画引人入胜的意境,人物画栩栩如生的神态,这一切均使人兴趣盎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有人说,挥笔习字作画,既寄托了雅兴,又涵养了情致,是一举多得的。

    书法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习以陶冶性情,排除烦恼。更重要的还在于写字时要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出,临地志逸,宠辱皆忘,灵活自若地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通过笔端将气力有机地运送到每个字的横、竖、撇、点、捺之中。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气血。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抗衰延寿。

    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书论》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同盟会元老、百岁老人孙墨佛于书法研究有得:“写字时,心要静,笔要正”。

    手上的功夫,眼里的功夫,笔上的功夫,又表现在纸上,一提起笔来,就要把自己泡到墨里,埋到纸里,用自己的心、情、意写字,达到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血脉豁然贯通。有时写字于动,能写得出汗;有时写字于静,竟然天上打雷也听不见。“写字是心静体动,动静相辅相成,既锤炼了书法艺术。又增进了健康”。


    以上词条内容均来源网络,均系原作者观点及所有,仅供参考,不代表立场,感谢您的支持!

  • 上一篇 : 雪纳瑞的心理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