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产品分析如何做好用户拉新与留存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得到APP产品分析(如何做好用户拉新与留存)

得到以“终身学习”为产品口号,构建“碎片化学习”的理念,打造严肃型知识付费平台,使用户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如今,随着知识付费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在知识付费市场独树一帜的得到,该如何在留住新用户的同时增加老用户的活跃度?本文将主要从此方面,对得到进行分析及建议。

文章结构

  1. 功能架构与用户使用路径
  2. 市场分析
  3. 用户分析
  4. 功能分析与优化
  5. 运营构思
  6. 总结

一、功能架构与用户使用路径

1.1 功能架构

1.2 用户使用路径

1.2.1 用户浏览知识城邦并与其他用户互动

1.2.2 用户学习已购课程中的内容

1.2.3 用户搜索并购买产品

二、市场分析

2.1 定义市场

得到以终身学习为口号,用知识付费产品为载体,构建一所得到大学。

得到的最初且核心业务为知识付费课程,以出售原创课程获得盈利,之后涉及电子书阅读领域,市场边界在不断扩大。

根据易观对得到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得到属于付费问答与阅读工具行业,所以得到的主要市场为知识付费与移动阅读市场。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得到的主要用户群体的年龄分布在24-40岁, 占比74.39%。由于得到还推出了子产品——少年得到,少年的定义为7-17岁的用户,所以可以得出——得到的目标用户为18岁以上的用户,我国18岁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2%。 约为11.48亿人。

从得到的内容来看,课程内容主要为自我提升,也包括一些具体学科的内容,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和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等。所以得到的目标用户偏向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鉴于得到近期也推出了很多门槛较低的课程,可以把得到目标用户的学历定位大专以上的群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6年,我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万人。

得到的用户大多数为具有中低消费能力以上的人群,占比84%,可以分析出得到的目标用户为中低消费水平以上的消费者。易观对中低消费者的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着一定的日常消费偏向的人群(如网上购物、生活服务、出行等)。对于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人群而言,至少95%以上的人具备此等级的消费能力。

所以结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得到产品的用户边界至少为1.62亿人。

2.2 市场竞品分析

喜马拉雅是知名音频分享平台,总用户规模突破4.8亿 ,2013年3月手机客户端上线。

2011年1月26日,知乎上线开始运营,2011年9月2日和2011年9月28日,知乎推出iPhone版客户端。

得到,旨在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 ,2016年5月上线,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

2.2.1 活跃用户与活跃度分析

根据易观2018年7月的数据显示:得到与喜马拉雅和知乎的月活用户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知乎的月活用户近为得到的10倍,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则是达到得到的40倍之多。

原因在于,知乎和喜马拉雅app上线更早,分别比得到早了5年和3年。

知乎是以问答社区的形式积累了大量用户,以付费课程为盈利手段。喜马拉雅为FM和听书平台,以听书和FM业务积累了庞大用户群体,随后才推出知识付费业务,来增加盈利手段。

所以,知乎和喜马拉雅在做知识付费之前已经积累了很大的用户,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更容易进行用户的转换。

而得到最初的用户来自于逻辑思维,和罗振宇等大V的吸引力。但逻辑思维的用户只有百万级。再加上得到上线只有两年时间,且课程内容相对较少,部分课程偏向于具体的学科,用户规模相对较小也是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得到APP在App Store中国大陆图书类畅销榜中位居第1名;2017年12月,得到APP入选App Store2017年度精选的年度趋势(知识付费类)。 可以看出得到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透过知乎与喜马拉雅的发展历程来看,构建用户社交中心以及产品的多元化是积累用户的有效途径。所以得到在保证课程质量和口碑的同时,要丰富课程内容并构建好用户社区,以及完善产品的附属功能,而这也恰恰是得到团队目前在做的事情。

2.2.2 用户启动次数与使用时长分析

从月度人均使用时长和启动次数来看,得到的数据与知乎和喜马拉雅存在较大差距。

产生此结果的主要原因为知乎、喜马拉雅和得到的主要业务不同。

知乎是问答社区,其中学习与娱乐领域的问题均占很大比例。

用户在使用知乎浏览问题时,通常会不止阅读一个答案,而且高点赞数的文章通常较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