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营销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主动把营销信息推送给能接触到的消费者,获取更多成交”。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品牌在数字营销的时代,并没有能把自己固有的消费者群体优势转化出更多的增量,主要原因是它们没有明白在数字营销的社交场景下,它们都是被选择的而不能主动强迫,并且制造话题比实物更加重要。
为了让营销信息被更加广泛传播,我们需要思考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的社交价值在哪里。
在确认了社交价值以后,不要忘了把我们的信息捆绑到一个大众话题让它更容易被提及。(让人提及这一行为体现在很多社交软件上,细心的朋友会发现。)
2
按照拼多多的设计,用户通过首页营销位的入口发起推广活动,为拼多多引来流量,而引来的流量又会通过这些推广入口发起新的活动进行二次引流,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可自动增长的流量环。而其他电商则选择将流量引入其他产品、服务或促销,这种一次性消耗流量的方式。
通过拼多多首页运营位和其他电商进行对比,可以推断出拼多多注重流量的自增长,借别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引流,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流量的获取成本。
真正让推广有效运转的是上瘾模型。
上瘾模型是尼尔·埃亚尔和瑞安·胡佛在《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一书中提出的使用户对产品产生上瘾依赖的模型,该模型由外部触发、内部触发、行动、多变的筹赏和投入五部分组成。
用户通过外部触发使用产品,在获得筹赏的同时也进行了投入,之后则经过内部触发再次使用产品,如此循环,即为上瘾模型。
外部触发:用户首次接触产品的途径,例如:通过搜索、广告或朋友推荐等方式接触产品。
行动:产生使用动机并开始使用产品。
多变的筹赏:使用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利益,变化多端捉摸不定的筹赏比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获得哪些筹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投入:用户向产品投入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等。用户投入的越多,就越容易对产品产生依赖感。
内部触发:用户对使用过程很满意,并自发的再次使用(上瘾)。
上瘾模型是整个推广活动的基础,只有符合用户使用心理的推广才是有生命力的推广。
3
作为一个定位做娱乐,受众多为年轻人的产品,用户冷启动可以邀请网红IP养成KOL,以带动运营的发展;增强社交属性,完善自传播机制。
虽说抖音一直宣扬“去中心化”的UGC思想,但在发展初期的运营策略却无一不围绕着“中心化”的PGC:联络直播平台家族公会、从美拍批量导入KOL和承接头条的明星资源,做以KOL为核心的粉丝传播吧;初期抖音专门开辟了一个页面用于添加好友,可从通
Copyright ©2015~2025 www.kingtall.com 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14001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