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稿有哪些特点

动态 未结 置顶 精帖
用户
悬赏:60飞吻

最近一年多,我们在设计企业级产品时走了很多的弯路,这些弯路促使我们尝试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每一次尝试我们都发现比之前做的更好。因此我把这些踩过的“坑”分享出来,希望后面的人可以少走弯路。

企业级产品(toB)和C端产品不同,在国内,C端产品竞争十分激烈、设计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设计师其实比较难有大的创新。我经常苦恼在收到很多简历作品时很难判断谁更优秀一些,限于产品本身的性质,设计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而toB的产品在国内近年来有强势的发展,对 to B产品的设计研究,目前在行业内是一个空白。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 to B产品的复杂性及极端性,适用于 to B 产品的设计方法,可以更好的作用于 to C的产品上。比如同样的方法,做 to B 的产品只是勉强够用,而做 toC的产品也许可以轻松的做到“一稿就过”。当然,“一稿就过”不是目的,目的是设计出能够正确体现产品定位、突出强调产品个性、具有创新风格的优秀设计作品。

第一个坑:缺乏行业特征

第一次设计产品官网时,我们和视觉设计师一起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也各自做了竞品分析,主要是研究目前流行的设计风格。之后,两个视觉设计师各自出了一版设计稿,可以说各有千秋,所以最终的设计稿融合了两者的优势。由于当时上面要的很急,所以这稿很快就通过并上线了。

几个月后,随着对产品的不断深入了解,大家发现了问题:现有设计太偏C端风格,完全不具有行业特征(因为之前研究的都是设计师熟悉的C端设计风格,没有关注过to B产品)。所以后面我们在产品经理的建议下,搜集了大量设计师之前完全没有听过的行业产品(我们没有竞品,所以只能看范围更大的行业产品),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两者的差异、原因(C更偏离散、娱乐、情感;B更偏组织、效率、商业等)以及由此带给设计的影响。

这个“坑”告诉我们,不要想当然的把自己当做用户,而是要先理解产品的定位及行业特征。以前做C端产品时我们都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专业,但是却忽略了对to B产品的陌生及业余,以至于造成了“表里不一”的设计失误。C端产品也是一样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设计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设计师务必了解各行各业的差异及特征,而不要想当然的凭借既往经验做设计。

第二个坑:老板说没感觉

有了第一个坑的经验,我们在后面设计loo时非常注重对产品的分析:先通过内部访谈了解产品定义并提炼客观关键词;再通过情绪板的方法提炼感官关键词;最后通过竞品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在前面关键词的基础上提炼品牌个性关键词及相关视觉元素;最终呈现出一批loo方案。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经过不断的试错完成了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过程(当然团队一起加班也是少不了的)。在这个过程䧣产品的定位及行业特征。以前做C端产品时我们都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专业,但是却忽略了对to B产品的陌生及业余,以至于造成了“表里不一”的设计失误。C端产品也是一样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设计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设计师务必了解各行各业的差异及特征,而不要想当然的凭借既往经验做设计。

第二个坑:老板说没感觉

有了第一个坑的经验,我们在后面设计loo时非常注重对产品的分析:先通过内部访谈了解产品定义并提炼客观关键词;再通过情绪板的方法提炼感官关键词;最后通过竞品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在前面关键词的基础上提炼品牌个性关键词及相关视觉元素;最终呈现出一批loo方案。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经过不断的试错完成了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过程(当然团队一起加班也是少不了的)。

回帖
  • 消灭零回复
[打开调试信息]